版权所有 365英国上市(集团)正版-官方网站入口可追溯到原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6年创建的农业经济学组,是近代农业经济学家南秉方、刘潇然、张德粹先生在西北创建的最早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。后经万建中、王广森等著名农业经济学家传承与发展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;上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,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。
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、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农林经济管理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、金融硕士、农业硕士(农业管理)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下设农业经济与管理、林业经济与管理、农村金融、农村与区域发展、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方向;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,林业经济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,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+。应用经济学下设金融学、区域经济学、产业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方向。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、会计学、土地资源管理、工商管理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市场营销、经济学、金融学和保险学9个本科专业,开设农林经济管理(卓越班)、经济学(基础拔尖培养班);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为国家级一流专业、国家级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名牌专业,金融学为国家级一流专业、陕西省特色专业,土地资源管理、会计学为国家级一流专业,经济学为省级一流专业、校级名牌专业,工商管理为省级一流专业。
学院设有农业经济学系、经济学系、管理学系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、党政综合办公室、学生工作办公室、信息资料中心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《陕西农业科学》编辑部。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人,其中专任教师136人。专任教师中,教授33人,副教授53人;博士生导师39人,硕士生导师44人。目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、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团队、教育部首批国家课程思政团队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等8个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、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、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者2人、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4人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、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、教育部“高校青年教师奖”获得者1人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4人、“宝钢优秀教师奖”获得者3人、各类省级人才20余人次(陕西省“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”3人、陕西省思政“六个一批”人才1人、陕西省青年人才项目(引进)入选者2人、陕西省“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”1人、陕西省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4人、陕西省“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”1人、陕西省“青年科技新星”3人、陕西省“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”2人、陕西省“三五”人才2人、陕西省首批杰出青年计划2人等)。同时,学院聘有讲座教授、客座教授、兼职教授若干人。
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9人,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071人(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68人,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15人,博士研究生203人,其中留学生85人),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1449人,博士后研究人员22人。学院坚持立德树人,累计为社会培养研究生4761人(其中博士研究生704人,硕士研究生4057人),本专科生26134人。
近五年来,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、国家社科重大、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科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12项;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、科研奖励48项;出版学术专著、编著64部;发表学术论文1245篇,其中SCI、SSCI、EI收录论文527篇,CSSCI收录论文627篇;50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或政府采纳,其中15项咨政报告获得国家级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,部分建议被写入国务院文件,一般社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
目前学院拥有中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研究中心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、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基地、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、陕西省农村金融研究中心、陕西省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、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智库、西部发展研究院发展智库、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、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10个省部级研究中心(基地、智库);拥有西部发展研究院、农村金融研究所、应用经济研究中心、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、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研究中心(所);设有工商管理研究中心、数量经济研究中心、公共管理研究所、中德农业与食物经济研究中心等4个院级研究中心(所)。同时,设有宁夏盐池县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基地、宁夏原州区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基地、盐池县皖记沟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、原州区申庄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新庄村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等5个固定观测基地(站)。
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,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,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、科罗拉多大学、密歇根州立大学、亚利桑那大学、奥本大学,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,德国吉森大学、哥廷根大学、杜能研究所、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,丹麦哥本哈根大学,荷兰瓦赫宁根大学,新西兰梅西大学,俄罗斯莫斯科大学、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,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、悉尼大学,哈萨克斯坦沙卡里姆大学,香港城市大学,澳门城市大学等30余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。(截止2024年9月数据)